首页 > 导购 > 《张朝阳的物理课》×沃尔沃XC70:一堂物理课,讲透混动与安全的终极答案

《张朝阳的物理课》×沃尔沃XC70:一堂物理课,讲透混动与安全的终极答案

发布时间:2025-09-27 下午 12:14:15      来源:智联车网      编辑:常颂    

在知识直播成为新风尚的今天,《张朝阳的物理课》与沃尔沃的跨界合作早已不是首次。自从 2022 年沃尔沃 XC90 首次携手这一知识 IP开启硬核物理课堂后,双方就在用科学理性解读汽车科技的道路上不断探索。2024年成都车展上,张朝阳更是在沃尔沃展台开设专场,从物理学视角深入剖析了沃尔沃插混技术的底层逻辑。

9月26日,在沃尔沃全新XC70重磅上市之际,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再次携手沃尔沃在新一期的《张朝阳的物理课》中对沃尔沃SMA超级混动架构进行物理学拆解,用公式与碰撞试验解读向消费者诠释了豪华品牌 “安全” 与 “效能” 的平衡之道。张朝阳一直致力于用科学原理解读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而沃尔沃始终以安全和创新著称,两者间的再次合作堪称是“物理理论与工业实践的又一个天作之合”。

一、油电之争的物理本质:为什么混动才是“最优解”?

在每天通勤路上,面对油费电价波动,你是否也在油车与电车之间反复权衡?既向往电车的迅捷智能,又舍不得油车的续航稳定;城市通勤图省电安静,高速长途怕充电麻烦,这几乎成为了当代车主们的“经典难题”。

张朝阳在本次课程中从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入手,解释“扭矩”“转速”与“功率”的关系。在“功率 = 扭矩 × 转速”这个简单的公式背后,正是油车与电车根本性能差异的体现。

油车就像“长跑选手”,发动机在高速巡航时效率最高,但低速起步乏力,油耗高、响应慢。对此,张朝阳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循环、奥拓循环与米勒循环,解释了为什么发动机最高热效率难以突破40%,他表示“这就是物理规律定的,热能在向机械能转换时必有损耗。”相对而言,电车更像“短跑选手”,电机起步快、安静平顺,能量转换效率近乎100%。但在高速状态下,会因为“反电动势”和“铁损”的原因导致效率下降,动力衰减明显。

正是这两种动力系统的“互补性”,让混动成为了最优解。沃尔沃全新XC70诞生于SMA 超级混动架构,通过精妙的机械设计与电力分配方案,在物理学层面破解了这一难题。

二、沃尔沃SMA超级混动架构:“四擎四驱”梦之队,全能应对全场景

沃尔沃SMA(Scalable Modular Architecture)是一种“原生混动架构”。所谓原生混动,即从设计之初就以混合动力系统为核心进行架构开发的平台,电池、电机、发动机、电控与底盘实现深度集成与优化。张朝阳在课堂上特别表示:“沃尔沃SMA超级混动梦之队的全能统治力,是基于SMA原生混动架构架,不是油改电,而是原生重新设计。”

XC70搭载的这支“超级混动梦之队” 按 “短跑、中长跑、全能”精准“选人”,核心队员有四位:1.5T米勒循环发动机 + P1 电机 + P2 电机 + P4 电机,这不是简单四个零件,而是一支能跑马拉松的 F1 车队。P1电机负责发电与能量回收,配合发动机高效运作;P2电机实现扭矩无缝衔接,杜绝顿挫;P4电机后轴独立驱动,实现原生四驱;1.5T米勒循环发动机在高速巡航时高效省油。再加上3档DHT专用变速箱作为“战术指挥官”,系统能在七种工作模式中智能切换。

纯电模式让城市通勤零油耗、零噪音;直驱模式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直接驱动,能效最高;串联模式在低电量时通过发动机和发电机给电动机提供电能;并联模式在急加速时发动机与电机共同发力;能量回收模式在减速下坡时将动能转为电能;智能充电模式在行驶中自动补电,避免亏电尴尬;全功率模式在极致动力请求时,三电机与发动机全力输出。这套系统真正实现了“超级混动,超级全能,四擎全路况,七模全场景” 的承诺。

高速续航、拥堵油耗与复杂复杂路况通过性,是驾驶者常见的三大用车挑战。沃尔沃SMA超级混动梦之队,靠的从来不是单点蛮力,而是全场景覆盖的战术配合。沃尔沃XC70在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可达1200km,高速路段由高效发动机专用于直驱,四驱车型亏电油耗低至6.55L/100km,市区行驶时则优先纯电模式,低电量时切换到串联(增程)模式;四驱系统实时分配扭矩,配合电机与发动机并联驱动,提升复杂路况通过性和稳定性。XC70 SMA架构的智慧动力管理,更平顺、无感地帮驾驶者切换不同工作模式,真正做到了 “全场景从容”。

严苛碰撞测试的背后:安全标签,已经刻在沃尔沃品牌基因里

如果说动力系统是沃尔沃XC70的“体能优势”,那安全性能就是它的“生命底线”。

在这次课程中,张朝阳重点解析了沃尔沃XC70近期进行的50km/h正面中心柱碰撞测试。这个远超行业标准的严苛试验,不仅展示了车辆在极端情况下的保护能力,更揭示了其背后蕴含的力学原理。相比与撞墙或者对撞,中心柱面积更小,相当于生活中撞到树或者电线杆,瞬时产生极大的压强。

不仅如此,前几日沃尔沃还进行了一场更极端真实的车对车碰撞测试试验“XC70与XC90”以64km/h相对速度(总相对时速128km/h)发生50%重叠对撞,碰撞中,XC90整备质量比XC70更大,碰撞后XC70明显“后退甩出”,速度差更大、所受冲击更强,对车身和乘员保护挑战更严峻。

在两场碰撞测试中,XC70的表现都令人印象极其深刻。高速摄像机记录的数据显示,当车辆以 64km/h的速度撞击障碍物时,前端吸能区通过可控变形尽可能延长碰撞时间,分流冲击力。在这短短不到1秒内能做的事情都被做到了极致。

正如张朝阳所说,沃尔沃的安全哲学正是体现在它的“两软一硬”结构中:“软”指的是铝制吸能结构,全车多个吸能盒、防撞梁在碰撞时溃缩吸能;“硬”的是硼钢笼式车身,抗拉强度高达1600MPa,保证乘员舱绝不变形;另一个“软”是它在全车设计了七处安全气囊系统(主驾安全气囊、主驾侧气帘、主驾远端气囊、主驾侧气囊,还有副驾安全气囊、副驾侧气帘、副驾侧气囊)与三点式安全带,碰撞时点爆预紧,两级限力,避免二次伤害。

沃尔沃XC70的电池包,采用4.2mm航天级阻热气凝胶隔热,远超行业常见的1mm,支持「潜水级」的IPX8最高防水标准,也可以在50毫秒内快速断电,热失控后24小时内无明火、无爆炸,远超国标2小时的要求。

这两次碰撞测试,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车辆在极端情况下的无数个细节上或柔或刚的响应。如果站在研发的上帝视角对沃尔沃XC70的安全设计进行总结,无论是三电安全、被动防护,还是主动预防方面,沃尔沃XC70都在不断刷新行业标准,始终站在汽车安全的天花板上。

张朝阳用他一贯的推演式讲解,将复杂的工程问题转化为清晰的物理语言。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到电磁感应,从扭矩公式到碰撞冲量,他让我们看到:好的汽车产品,背后一定有一套完整的科学逻辑支撑。

沃尔沃XC70正是这套逻辑的集大成者,它用原生混动SMA架构解决了“油电的选择题”,实现全场景高效覆盖;它用“四擎四驱”梦之队组合,覆盖7大模式,智能无缝切换;它用“两软一硬”的安全哲学,树立了混动车型的安全新标杆。这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XC70适配全场景最真实的体现。

总结:

从1959年发明三点式安全带并免费开放专利,到全球首个交通事故研究团队的成立,安全早已刻入沃尔沃的品牌基因。如今,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沃尔沃又一次用SMA架构证明:安全没有终点,技术没有边界。

这堂《张朝阳的物理课》,不仅是一场产品解析,更是一次关于“如何科学地造车”的深度对话。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豪华,不是配置的堆砌,而是安全的确定性、动力的高效性和科技的智慧性。如果你还在油与电之间徘徊,或许这堂课能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不用妥协,也不用选择。因为好的产品,就是要满足你的全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分享到: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5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